9月3日瑞和网 ,骆马湖开展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时,意外捕获一尾铜鱼。这是骆马湖首次发现该物种,成为湖区全面禁捕退捕5年来生态改善的“晴雨表”。
当日清晨7时许,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罗思教授团队收网时,发现一尾泛着黄铜色金属光泽的鱼类格外醒目。经测量,其体长195毫米、体重110克,鳞片完整,正处于幼鱼向亚成鱼过渡的阶段。
罗思教授介绍,铜鱼隶属鲤形目鲤科鮈亚科瑞和网 ,不仅是渔民眼中的名贵鱼类,更堪称 “水底环境检测员”。作为底栖杂食性鱼类,它以淡水壳菜、螺蛳及水生植物碎片为食,对生存环境要求严苛 —— 仅能在水底砂石洁净、软体动物充足且溶解氧含量高的水域存活。虽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,但因资源稀少,早在2007年已被列入《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(第一批)》。
展开剩余61%作为南水北调东线重要调蓄湖泊,骆马湖的生态变化一直备受关注。长期研究南水北调东线渔业资源的罗思教授表示,铜鱼历史上曾现于淮河流域,但已多年未见踪迹,此次现身骆马湖,直接印证了湖区水质及整体生态的向好趋势。
铜鱼的出现,源于5年来持续的生态保护措施。2021年,骆马湖启动全面禁捕退捕,渔政、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构建 “水、陆、空” 立体防控与 “白 + 黑” 全天候巡查的全域执法网;同时推动水生生物监测从 “单一化” 转向 “多元化”,通过鱼类智能化监测系统结合常规监测,精准掌握生态动态。
江苏省骆马湖渔管办资源环保处处长张伟介绍,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监测数据,2024年以来湖区已监测到鱼类43 种、虾蟹类4种,较2021年禁捕前新增方氏鳑鲏、中华刺鳅、铜鱼等6个物种。“鱼类多样性提升使水生生物群落更复杂,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显著增强。”张伟说。
5年来,湖区还优化增殖放流品种,累计投放鲢、鳙、细鳞鲴、中华绒螯蟹等9880万尾(只),通过生物调控消耗浮游生物、净化水质,丰富种群结构。
江苏省骆马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蔡云海表示瑞和网 ,下一步将持续开展 “渔政亮剑” 执法、增殖放流及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,不断织密水生生物安全屏障。随着保护措施落地,骆马湖 “水源地” 与 “生态库” 功能逐步恢复,未来有望吸引更多 “稀客” 重返繁衍。
配查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